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材料:对未来教师的五个追问

日期:2014-01-16 11:06 点击数:6447 

2014年开云地址 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材料5:


对未来教师的五个追问


上个世纪,德国一位教育家曾有这样的奇谈:21世纪最困难也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尽可能闭上他的嘴巴。

但是,如果教师们真的闭上了嘴巴,教学该如何进行?把上世纪的这个“奇谈” 搬到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在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和品味。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教师满堂讲的灌输式教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场教育革命呼之欲出。

有人说,教育革命就是要革传统教师的命,教师在这场变革中首当其冲。面对这场教育革命,有的教师迷茫,不知如果减少课堂讲解自己还能干什么,不知怎样才能实现转型;有的教师困惑,担忧如果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师尊何在;有的教师一笑置之,认为教育革命只是一时的炒作,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教案还是那个教案;有的教师破罐子破摔,觉得现在的新技术是自己无法企及的,让自己运用新技术整合教育,还不如被淘汰算了……

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冲击,未来教师呼之欲出,社会、家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教师的未来面对哪些挑战?教师的转型应对哪些转变?未来教师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追问一:教师的未来面临哪些挑战?

对技术的恐惧是教师转型的障碍


事实上,这场革命不是要淘汰和取消教师,而是要求教师担当起教育革命的重任。这场教育革命的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培养,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型,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没变,只是“主导”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把握学生学习方向等都将成为教师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技术和新教育的深度融合最需要探索和尝试,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践行者,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将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将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和中国的未来。因此,我们期待所有的教师丢掉怨气和失落感,破釜沉舟参与变革。

对于教师,尤其是并非“数字时代原住民”的教师们来说,对技术的恐惧是转型的一大屏障。有很多老师都认为,那是技术达人才能做的事情。不过多年之前,照相也是个技术活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了傻瓜机,自动对焦、自动曝光,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做这项“技术活儿”了。所以,教师们应该相信掌握技术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最好的、最普及的技术一定是傻瓜式的技术,只要敢于尝试一定可以掌握看似复杂的技术。在接触教育技术公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一直在努力研发最便捷的技术让所有教师都能使用。在新技术条件下,教师批改作业、组织考试、判卷等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可以在网上便捷地进行,这样,就为教师赢得更多的时间来做更重要的工作。


追问二:教师转型需要完成哪些转变?

从知识占有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


破除了对技术的恐惧,面对教育变革,教师转型还要完成三大转变:

一是要具备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素质。虽然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但教师依然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要对学科前沿有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要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方法。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承担起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任。

二是要革新教学方法。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不是任其自由生长,绝对地放手,而是把新技术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设计出具备启发式和吸引力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真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适时提供帮助。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在严抓和放手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把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这门课,情感教学才是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师范院校培养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因为那里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当以新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走到了教学第一线,他们展现的一定是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风采。


追问三:未来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更强的内容解读能力


从未来学的角度来看,对未来教师的判断是基于对现在的技术条件、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的判断。未来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掌握、利用和搜索信息的能力,即教师要知道如何科学地获取信息、如何筛选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如何通过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

第二,很强的内容解读能力。教师的职能用古语说,是“传道授业解惑”,未来教师工作的重点不是“传”,而更多地集中在“解”的过程。传统的教师更多的是传道,以讲为主,以解为辅,未来教师可能要以解为主,以讲为辅。教学的基本工作更多地倾向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自我学习。

第三,未来教师要很好地掌握教学对象的心理。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情感传递。不仅是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提供了有趣的教学内容,就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情感教学才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与此同时,关注学生心理还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个体的情况差异,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针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关注到更需要关注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注意到,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学的过程被我们比较复杂的、僵化的教育方式给扼杀掉了,而在未来教育中,因为是以解惑为主,所以我们要关注个性。但这种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具备的,所以要通过日常培训来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

追问四:未来教师的师道尊严从何而来?

师尊除了表现为知识,更重要的是德行


未来的学生趋于自主获取基础性、规范性的知识,教师更多地充当合作者、指导者和研发者的角色,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

师为尊,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教师的知识全面、完善,拥有更多的观点和更高的角度,这是尊师的一个层面。尊师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德”上。北师大的校训非常有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否值得尊重?能不能为学生做表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的完善,还取决于教师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水平。第三个层面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就是教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教师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我们一直讲德育,以前是把德育变成了一个标准的课程,事实上,德育一定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进行的,需要言传身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习惯自然会体现在他的行为和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所以我个人觉得,不会因为教师知识的储备相对于具有海量信息传播能力的现代技术手段来说显得越来越少,就不受尊重。

以后对教师的评价,更多的会关注教师个人的行为道德,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都是获得学生尊重的基础,如果这些方面做得不好,再多的知识储备又有什么意义呢?


追问五:如何推动未来教师的转型?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引爆教育创新


教师队伍的转型一个是技能的,一个是思想上的。首先,技术的推动很重要,需要在某些重点领域有一些示范性的应用和推广,即看未来的教师、未来的教育环境是什么样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上示范,在理论上突破,要去研究,去引导。

其次,投入也是一个大问题。譬如说现代的教育技术终端更多地使用了电子屏幕,很多人都提出它对儿童视力和学习注意力的影响问题。有没有那种能够保护眼睛的技术,怎样在技术监管体系下防止儿童过度娱乐化……都需要我们去投入,去突破,去研究。一方面,研发先行,这些争议性问题的解决依赖的是相关生产企业的产品创新,甚至可以说对未来教师概念的推广和普及,更多集中在企业的推动。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解决了这些问题恰好也是他们的创新点。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看来,更多的还要依靠学校个体的尝试。未来,当一些社会争论性问题解决之后,创新产品的应用可能更多地会由政府来买单。而基础教育变化了,高等教育随之必然会变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

现在,政府和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依靠教育思想推动教育体制创新,新技术的应用也绝对是一个引爆点。很多改革都是民间先行,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和认可,然后再由政府主导和引导,最后向全社会普及。我相信利用新技术影响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要走这个路径。


重庆市开云地址 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开云地址 渝ICP备11004221ENGLISH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