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地址 初2012级22班袁辉凝
在网上偶然看见科学家邓稼先研究时的一幅图片,眼神中布满了坚毅的光彩,好像散落下来的珍珠掉落在了一片浩瀚的星空上。我想,这样的眼神下面是一颗怎样热忱的心。又想起课文中杨振林写的邓稼先,颇多感悟,于是开始写(开始去了解)这(是怎样)一位伟人。
古今中外,我想能得到科学家称号的也多,但我想是像邓稼先这样科学家的却无几人。现在的所谓科学家,不外乎为自己的利益而活,有着科学创新的思维,却早已没有一颗勇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心了。他不在乎自己的利益、永远怀着创新思维、拥有一颗勇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心)我所敬仰的邓稼先,始终是将科学和国家摆在第一位。他曾说过要将德情感与智慧能力并重,培养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现在想来,如果科学的火光由个人提出,为人类所知,却不为自己祖国造福,那么这样的火只是烧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可是跨过这方天地,依然是广阔的无人踏寻的不毛之地。而如果科学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做出卓越贡献的话,那么这样的科学火光是可以将天烧红,将人的心烧热忱的。这样说来,邓稼先的科学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留给我们后辈难以评估的一笔精神财富。
我始终爱着祖国,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我奔向他的怀抱。
我们的祖国始终是具有无限包容性的,他对于留学在外的学子虽心存期望但也并不强求。也有很多学子在外面滞留乃至安家,就算做出了很大成就,但也并非是中国的荣誉。而邓稼先始终将一颗心放在自己祖国的热土上,他在国外努力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像一列正在高速行驶的火车,越过寂寥的草原,翻过荒芜的高山,趟过汹涌的河流。目的地始终只有一个。中途的路程过于坎坷,很多人被各种诱惑折服,他们开始安于享乐,愿意在那些繁华之地为自己博取一席之地。邓稼先不愿意,他心中所念所想的始终是祖国那篇依然只有几株星灵野草尚未开垦的科学之地,他愿意以自己的背作脊梁,托起新生的太阳,他愿意用自己的手作锄,挖出熠熠的星光,他愿意用自己的一切血肉当做祖国科技事业的养料。这样的精神实在令人动容,舍弃一切的回国,或许只是他将自己一生奉献给祖国科技的开端。
科学的道路再崎岖,只要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它。
当时的中国的天或许在很多人眼中都是阴沉的,有强国的虎视眈眈,有伙伴的冷漠撒手,有其他国家等着看笑话的心态。而在各种风暴的最中心,是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在祖国某个环境恶劣,不为人所知的角落默默地进行着研究。他们深知,自己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灵感,都可以使中国扬眉吐气,改变历史或者是跌入谷底,暗无天日。可是科学的道路上寻求真理那么难,就像在爬悬崖峭壁的人,可能上面你以为是春暖花开,结果仍旧是一座接一座的险峰。或许你费了那么大的劲爬到了快要接近顶峰的位置,可是真理却告诉你在山脚最开始的地方漏了一个解开谜团的核心,你只好原路返回。我无法想象他们当时的艰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就算在常人无法想象甚至连亲戚都无法理解的背景下,邓稼先他们始终坚信着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功。饿了,就将失败的挫败感和着不知味的饭菜嚼下,累了,就将中国人民的殷殷期盼作为动力前进,苦了,就将一点一滴的希望之光当做甘泉饮下。就在这样的不知辛劳的努力下,就在这样愿意将自己一切都交给科学掌管的奉献下,在1964年十月的那一天。随着巨大蘑菇云的升起,邓稼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他心中却始终有个信念在告诉他,这还远远不够,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愿在生命的最后一秒全全献给祖国,只要他仍旧需要我。
为了找出失败的问题所在,邓稼先忘了核武器的关键,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勘察,等事后才反应过来,却也没多少惧怕,依然埋头在实验当中。
等终于成功的第二年,他身体中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他知道自己只能化作烟尘守护自己挚爱的这片热土了。我以为在一个伟人逝世之前,他或许会想到自己对于亲人的愧疚,与他们共享最后的天伦之乐。或许,只是怀着一颗平静的心面对死亡。可是却没想到的是,邓稼先在逝世之前的愿望是去看看北京天安门,在死亡面前,埋藏在他心中的依旧是对于祖国深深的眷念。我想当时他看到天安门的时候,是否会流下热泪,是否不甘心自己对祖国的贡献就此结束,亦或是看着祖国的日益强盛心满意足。这些我都无从得知,不过我敢肯定的,也无非是他那颗到死都爱着祖国的心而已。
我已不知用什么语言来描写他的伟大,因为这样一份对祖国的爱太深沉,全都化作生命的源远流长的长河中的每一滴水。
何为科学家,有着无法想象的惊人的科学头脑吗?还是有着追寻科学真理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科学。而家,却始终是在心中最深最热得那块位置安放的东西。只是这个家,不是房屋,不是家人,不是亲情,而是国家。视国为家,视科学为构建家的堡垒的武器,视生命为铸造更雄伟壮观的家的道路。
我想,邓稼先是真正的科学家。进入初三学习的我以心中的邓稼先为学习的动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点评:
该生对科学家的崇拜的情感真挚,将邓稼先先生的事迹和科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饿了,就将失败的挫败感和着不知味的饭菜嚼下,累了,就将中国人民的殷殷期盼作为动力前进,苦了,就将一点一滴的希望之光当做甘泉饮下。就在这样的不知辛劳的努力下,就在这样愿意将自己一切都交给科学掌管的奉献下。”文字功底扎实,让人看了不禁被邓稼先先生的科学奉献精神所动容。
指导教师:刘虹君
重庆市开云地址
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开云地址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