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地址 王芳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的交叉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最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据调查,当前物理作业批改方式中,全收全改的占95%,精批细改的占10%,抽查的占15%。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抄袭作业,教师自己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更新观念,从而影响课堂效益的提高。
一、目前作业批改方式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一人独批、独改、独评,缺少学生主体的参与,造成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重,且流于形式,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反馈信息量过少。目前大多数教师因为所教班级多、班额大,所以很难做到精批细改,只能打个对、错的符号。作业发下去后,认真的学生会看老师批改情况;学习不自觉的同学只看几道题对、几道题错,根本不去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会错;成绩差的学生,即使看了老师批改的情况,但也不知道错在哪里。老师批改作业累得腰酸眼胀,而学生只晃一眼就塞进书包里,并不去关心自己的对错。这样使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量过少,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甚少。
2、反馈不及时。学生做完作业后,至少要等到第二天才知道结果,造成反馈时间长,使学生不能及时得到作业批改的反馈。大部分老师一般一周安排一次作业评讲课,相隔时间长且老师评讲作业的速度一般都较快,多数同学连题目的意思都忘记了,可能讲了也是白讲。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4、校正措施不力。由于反馈时间过长,作业发到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同学或者仅仅抄一个正确答案而已。导致错误的认识得不到及时纠正,变成遗留问题,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5、花费时间多,效率低下。一个老师按教两个班级算的话,则每天至少要批改110本作业,如果全批全改则要花1~2个小时的时间,除去上课时间以及其他各种事务,那么剩下研究教材的时间就寥寥无几。研究表明,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课堂,因此教师必须从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创新性地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好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效益。只有课堂效益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才能提高,教学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
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提高作业效益,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批改方式的尝试
1、课后作业自我批改。首先我对格式做要求:作业本分成两栏,左边用于做题,右边用于改错、写心得体会或与老师交流。然后我做了大胆的改革:即做不起的作业可以不做,并且每人都发有作业的参考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做完后根据参考答案用红笔进行自我批改,正确的题打“√”,对于错误的题,则要求对照参考答案,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如果还不能解决,则可以寻求同学的帮助或请教老师,通过进一步思考或寻求帮助能订正的就立即用红笔订正在右边,不能订正的题就在题号前面用红色笔做一个“?”记号。我要求在第二天的第一节课之前把作业收上来,然后在我上课之前就可以把作业批阅完。我批阅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哪些题存在问题,需要评讲并做好记录。因为学生已经做了一次订正,所以只需要对一些共同的问题以及典型的题在当天课堂上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进行评讲完毕。这样做节省了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便于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对于学生来说,在学生每次作业之后,让他们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就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技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就能集中力量克服困难,改正错误,这样就可以使正确的动作得到巩固,错误的动作及时得到纠正。
理论支持:心理学研究认为,从生理机制上看,肯定成绩和优点,就能使有关的神经联系受到阳性的强化,而指出缺点和错误就能使神经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这样就可以加速分化过程,促进正确的暂时联系(技能)的形成。学生做完练习后,总是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并且抱着不再出现错误的愿望进行学习。事实上,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获得这种矫正性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亨利的“反馈效应”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都接受测验。第一组每天都有学习结果的反馈;第二组每周有一次学习结果的反馈;第三组没有学习结果的反馈。进行8周后,改变做法;除第二组仍每周一次反馈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做法互换。这样进行8周后,实验结果:前8周第一组的测验分数很高,第三组很低,第二组居中。后8周,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测验分数刚好相反。实验结果表明:及时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2、课前预习作业,课内解决作业。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即学案,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不指导学生先怎样想、再怎样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例题、理解例题,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性、独立性、个性化的体验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整个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做预习作业时,遇到了难题,想法、体验、感受、见解,有许多话想说,因此,在上课时,安排7、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体会和理解,交流学习方法,解决学案中的问题。这样新课中的重难点得到突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3、课堂练习学生互批。新课的课堂练习可以采用同桌交换批改。因为每人只批一份作业有充足的时间指出对方的不足,发现对方成功,能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学习也相长,促进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
4、灵活多样的作业,小组交流批阅。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由“题海”走向精活,由“统一”走向自主,由“独立”走向合作,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走向主动,由“仿造”走向创造,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作业成为学习的“好帮手”。因此要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如①观察实验作业: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上安排的一些细观察和实验的题可以布置下去,同时也可以鼓励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或者小制作。②探究探索作业: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调查访问、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写出调查探究报告。这种弹性作业,不限定时间,也不限定每人必做,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然后在小组间交流,对于比较好的作品由老师推荐到科协评奖或者去发表。
5、适时采用面批。针对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要对他们采用面批的方式,面批虽然耗时,但是在加强教学反馈、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增进师生感情方面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6、作业的交流总结。由科代表和几名成绩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搜集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和以及作业中新颖巧妙、思路简洁的解题方法,在每一单元完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的目的。
7、建立作业档案。学生拿一个作业本专门用于订正自己的易错题,并且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做可以减少下一次犯同一错误的几率。比如游标卡尺的读数是同学易错的,那么要求同学把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写在本子上,还比如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等等。
三、取得的效果
1、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了提高。由于将过去学生做作业、老师改作业改为学生不但做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改作业,被掩盖了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出来,通过领悟、对照、比较发现了问题,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且力求创新。事实上,有些学生对许多问题的见地和解法是老师始料未及的,其思路之敏捷也是值得赞誉的,充分说明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抄袭的现象少了,对物理的兴趣浓了。因为我倡导“做不起的作业可以不做”,因此学生完全必要去浪费时间抄袭作业,作业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曾经在所教的高2009级两个班用一学期的时间做了一个对比试验,作业改革的班级比采用传统作业的班级的同学学习积极性高,他们对于自己的错题能立即找同学探讨或向老师请教,错误或不会做的题能及时解决。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平均分要高好几分,并且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接受这种自批自改作业的批改方式,其原因是他们想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
当然,改革的阻力是相当大的,有人认为这样做是老师“偷懒”,也有一些同学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其解题过程是错误的然后抄一个正确的答案来蒙蔽老师。但事实上,任何做法对不自觉的同学的效果可能都不是太明显,我们的做法只能是减少而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如何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从而提高课堂效益这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以上仅仅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望同行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