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中小学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袁贵仁
(2011年12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中央8号文件印发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专门致信本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刚才,我们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全国县级示范性校外活动场所、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代表授牌,听取了北京等地的经验介绍,下午还要到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的资源单位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校外教育工作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中小学德育工作不断发展的历程表明,我们必须认清面临的形势,使德育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遵循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必须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使德育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深刻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个政党要有战斗力、一个国家要有凝聚力,一个民族要有生命力,都必须有强大而牢固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这个政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出发,明确提出建设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同心协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具有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对于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
第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中小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中小学生去继承,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中小学生去开创。要使中小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着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懂得有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就有共同的价值观,认同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统领作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最重要的是培养具有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的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中小学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前景、民族振兴的伟业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时代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重要着眼点就是大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志向高远、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昂扬向上,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第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特征,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明显,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先进与落后交织,社会思潮纷繁复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实现了新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中小学生。社会思潮愈是纷繁复杂,就愈是需要统一的指导思想加以引领。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影响;要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日益深入人心,引导师生自觉用“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言行,确立褒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鲜明导向,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针对社会生活实际努力解疑释惑,针对学生成长实际力求生动活泼,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中央8号文件颁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各地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积累了重要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条。
第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
第二、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
第三、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第四、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和学校对德育工作仍然重视不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不完全适应时代新要求和学生新特点,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还要特别看到,个别学校的有些做法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的,这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
总之,我们要全面总结和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规律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
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抓住“融入”这一关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需求,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注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教育体系。
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教育资源,把各门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并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育课要讲清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语文课要以语言文字的美感和文学作品的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尊重人类文明成果,陶冶高尚情操。历史课要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成就观。理科课程要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音体美课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接受美的陶冶和健康的教育。各地各校也要结合实际,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教师必须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能够深入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本课程的内在逻辑,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增强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和感染力。就必须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评价一堂课不只是看知识、技能传授得如何,还要看是不是挖掘了德育资源,实现了育人功能。
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也是中小学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开展社会实践,要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发挥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局面。要在政策推动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影响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安全、经费、时间、场所等问题,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在全社会倡导凡是公共资源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理念。要在建立机制上下功夫,联合有关部门、行业主管机构,制订具有行业特色、可供中小学上课的社会实践基地标准和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并建立一批示范基地,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联结起来。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教育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主动争取各个部门和行业的支持,从服务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高度,积极开发社会实践基地,满足广大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就必须要求学校在教育部门指导和支持下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教育部正在研究相关政策,规定学校每月必须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中小学生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弘扬主旋律,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体现在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爱护和帮助之中。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充分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强化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举办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动。要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小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倡导优秀和健康文化,有效抵制不良文化。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上下工夫,努力营造指向明确、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就必须要求教育部门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范畴,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学校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教育,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在教学管理中,要对实施课程德育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把体现德育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抓德育要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怎么体现的,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考虑对学生的品德培育起了什么作用,切实把德育与学校生活、与师生日常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管理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学生制定的制度,采取的管理措施,都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学生的进步,正确使用批评的方法,杜绝只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以伤害学生自尊的形式把中小学生以“好”与“差”区分开来,严禁歧视和体罚。在教职员工管理中,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不能仅从便于管理的角度采用不当的方式方法。要针对当前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要坚持依法治教,强化自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吸纳社会参与。要围绕育人的主题,使一切制度和措施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的和检验标准。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切实抓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并形成制度和机制。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保障。要把德育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奖励和表彰德育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和教师。就必须要求教师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学校与家庭、社区建立密切沟通的渠道,明确共同的教育目标,有协调一致的教育行为,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还要重视抓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要重视和关心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中小学生教育问题、中小学生网络依赖问题,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中小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护和帮助。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提供有力保障
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键。各地要从领导重视、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科学研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把中小学德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把中小学德育纳入教育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德育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要增加德育工作的投入,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经费需求。要建立各级教育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将其作为新时期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做好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优秀德育课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工作。要健全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支撑的协作机制,增强育人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要加大对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广大教师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当前,要特别注重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保障班主任各项待遇,提高专业化水平,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要加强学校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重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教师,校外辅导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及身边道德楷模等教育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独特作用。
四是加强科学研究,把握中小学德育规律。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组织专门力量,设立专门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建立德育研究数据库,建设德育研究基地。要推动德育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比较研究,探索中小学德育规律,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各地各校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及时加以推广应用。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扎实工作,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断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谢谢大家。